Published: 08/11/2025
2025 年香港助聽器選購指南:補助、技術與骨傳導詳解
你知道在2025年助聽器技術與補助政策仍在快速演進,選配流程與術後追蹤比價格更決定成效嗎? 本文針對在香港尋求助聽支援的使用者與照護者,提供實用且具教育性的資訊。你會掌握政府補助的現況與申請流程、聽力評估步驟、助聽器與骨傳導選購重點、近年的技術進展與比較策略,以及配戴後的調校與售後注意事項,協助你做出更周全的選擇。
政府補助政策現況(誰、什麼、在哪裡、何時、如何申請)
- 什麼:截至2025年,香港持續推行針對有需要的長者與殘障人士的助聽器資助與支援措施。補助一般會涵蓋部分購機費用,並協助安排或資助專業聽力評估與後續跟進服務;具體內容會依個案與計劃有所不同。
- 誰/哪裡/何時:補助面向合資格人士(例如長者、殘障人士或低收入/特定資格申請者),申請條件與所需文件會依相關政府部門或地區而異。政策在2024–2025年期間持續被檢討與執行。
- 如何申請:通常須依指定程序遞交申請,準備居住證明、醫療或聽力報告等證明文件。可向社會福利部門、康復單位或指定資助機構查詢詳情。政府會根據個案決定最終資助額與涵蓋項目(例如是否包括試配、調校與售後追蹤)。
- 建議:在申請前先進行專業聽力評估並取得報告,這對補助審核與助聽器選配是重要依據;同時向相關部門或指定單位確認最新申請表格與流程。
購買前的實務步驟(何時、誰、怎麼做)
- 先做聽力評估:在購買助聽器前,務必由耳鼻喉科醫師或合資格聽力師進行完整的聽力評估並取得報告,作為助聽器處方與補助申請的依據。
- 評估單位:可向公立醫院、醫院管理局、社區聽力中心或受認可的私人聽力中心預約。如透過補助申請,政府或承辦機構通常會提供或協助安排評估。
- 決定類型:依檢查結果(傳導性、感音神經性或混合性聽損)判斷是否適合氣導(耳道式/耳背式)或骨傳導方案,或是否需進一步醫療處置(例如手術或植入型方案)。
- 試配與比較:應要求試戴或短期試用,並確認試配是否包含調校與追蹤次數。比較時除了裝置售價,也要納入調校服務、維修保養與續耗材(電池或配件)的長期成本。
價格決定因素與補助後實際支出(如何比較)
- 價格影響因素:技術等級(數位處理、多通道降噪、語音增強)、無線串流能力(藍牙、低功耗串流與廣播式串流)、可充電電池、外殼設計、防水等級與售後服務等,均會影響售價與使用成本。
- 補助效應:補助可抵銷部分購機費用,但補助金額與涵蓋項目因人而異,申請成功後仍可能需自付部分費用或承擔維護支出。
- 實務比較要點:
- 列出「售價 + 初次配戴調校費 + 定期回診/追蹤次數 + 維修與保固條款 + 續耗材(電池、耳模等)」的總成本估算。
- 詢問試配是否包含後續調整期(通常數週或數月),以及是否提供聲電分析或實耳測試(REM)等專業驗證。
- 比較不同中心的服務內容與追蹤承諾,而非僅看裝置本身。
(下方含價格討論,請參閱文章底部之免責聲明。)
2024–2025 年顯著技術進展(哪些功能值得關注)
- 長續航與可充電:高階助聽器傾向提供日常長效的可充電方案,使用更方便且可降低長期電池耗材。
- 無線串流與廣播式音訊:藍牙音訊串流已成主流,且支援廣播式串流(如 Auracast 類型)能同步接收公共廣播或多來源音訊。
- 多環境自適應與語音增強:自動場景辨識、語音優先處理與多通道降噪,可提升在噪雜環境中的語理解效果。
- 個性化配適科技:利用人工智慧或進階演算法自我調校,記錄使用情境並逐步優化設定。
- 骨傳導的改良:外觀更輕巧、佩戴舒適度提升,防水與運動適配性增強;植入式(BAHA)技術在音質穩定性與高頻表現上亦持續改進。
骨傳導助聽器適用族群與類型(誰適合、有哪些選項)
- 適合族群:
- 外耳或中耳有構造問題、慢性耳道感染、術後無法佩戴傳統助聽器者。
- 部分單側重度傳導性聽損者,或需在水中/運動場景使用者。
- 主要類型:
- 非植入式(外戴式骨傳導裝置):透過頭戴或貼附式振動器將聲音傳至顱骨,免手術,便於試用。
- 植入式(骨植入型,BAHA):透過外科植入鈦介面並連接外部處理器,提供更穩定的傳導與音質,但需經手術評估。
- 如何決定:必須由耳鼻喉科醫師與聽力師,根據完整聽力檢查(耳鏡、純音與語音測試等)共同評估後決定。
骨傳導/BAHA 的選購要點(實務檢查清單)
- 確認是植入型(BAHA)或外戴式。
- 振動器放置位置與固定方式(乳突、顳骨或頰骨)會對音色與舒適度有重大影響。
- 注意音色清晰度與頻率放大表現,特別是語音清晰度的測試結果。
- 檢視防水與運動適配性(是否可游泳或淋浴)。
- 評估佩戴舒適度、長期穩定性與皮膚負擔;對植入者則關注手術風險與癒合情況。
- 確認售後維修、醫療回診與定期保養安排;要求醫師示範並提供試戴機會。
聽力評估流程與必要檢查(誰做、做哪些、為何重要)
- 評估人員:耳鼻喉科醫師與合格聽力師負責整體流程並解讀結果。
- 必要檢查項目:
- 耳鏡檢查(otoscopy):檢視外耳道與鼓膜狀況。
- 純音聽力測驗(pure-tone audiometry):測定不同頻率的聽力閾值。
- 語音聽力測試(speech audiometry):評估語音識別能力與實際溝通功能。
- 若需更詳盡評估,可能包含鼓室圖(tympanometry)、聲發射或聽性腦幹反應等檢查。
- 重要性:正確區分傳導性、感音神經性或混合性聽損,才能判定氣導或骨傳導方案的可行性,並作為補助申請與助聽器處方的依據。
配調與售後(誰來做、何時回診)
- 負責人:合格聽力師或耳鼻喉科醫師執行助聽器處方、個人化調整與後續評估。
- 回診頻率:配戴初期需密集跟進(數次調校),之後依個人情況安排定期追蹤與保養。
- 專業服務重要性:聲電分析(如 REM)、實耳測試與語言理解評估可驗證助聽器是否達到個人目標。售後追蹤與維修對維持效果至關重要。
型號選擇與試戴策略(推薦原則)
- 不以型號名稱作為唯一選購標準;重點在於功能是否符合個人生活情境(例如是否需串流、運動/戶外使用、是否需防水,以及單耳或雙耳配戴需求)。
- 向耳鼻喉科或合資格聽力中心索取最新示範機型清單並進行試戴比較,確認是否提供試用期與完整調校服務。
- 要求現場進行聽力與助聽器效果的客觀測試(如實耳測試),而非僅依主觀感受。
其他支援服務與聯絡管道
- 可向社會福利署、勞工及福利局、醫院管理局、康復或殘障團體(如聾人團體與復康機構)查詢補助、申請與支援服務細節。
- 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也在推廣手語服務、字幕與視像溝通支援,並在立法與政策層面討論如何提升無障礙公共資訊。
結語
助聽器的選擇是一個涵蓋評估、試配與長期追蹤的完整流程。2025年香港在補助與技術面都有所進步,但每位使用者的需求各異:先接受專業評估、了解補助程序、試戴並重視售後服務,才是取得最佳聆聽效果的關鍵。
資訊來源
- 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 Subcommittee on Issues Relating to the Support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Minutes (8 October 2024). https://www.legco.gov.hk/yr2023/english/hc/sub_com/hs53/minutes/hs5320241008.pdf
- Digibionic — 骨傳導助聽器介紹與適用建議。 https://www.digibionic.com/bone-hearing-aids
免責聲明:→ 價格、融資選項與供應情況會因地區、經銷商及當前促銷而異。請務必向當地經銷商或服務單位查證最新資料。→ 優惠及激勵措施可能會變動且因地點而異。條款與細則適用。
Published: 08/11/2025